特朗普政府在四月四日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数字并不吉利的日子里宣布对原产于中国,包括工业机器人、铁路机车在内的1333种商品征收25%关税。早已准备好应对策略的中国政府几个小时后就发布了对美加征关税的清单,综合两天前发布并执行的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计划,我国此次反击力度可谓空前。

现在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温,尽管官方媒体极少使用贸易战这种过于惊悚的字眼,但中美双方贸易上的摩擦斗争实际上已经必不可免,除了中美股市近日来蒸发的以万亿为单位的金融资本之外,对中国自行车产业又有什么影响?当然有影响。
美国本次掀起的贸易争端主要目标在于中国新兴和高科技产业,对于传统产业涉及不大。中国反制的主要手段集中在农产品、汽车和工业原材料等领域,对于我们自行车产业来说,最受波及的就是工业原材料方面。
首先我们谈谈铝废碎料。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铝对于我国的工业领域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我国铝资源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口铝废料,而进口的铝废料约占我国全部再生铝制品原料的半壁江山,也因此后来中国免除了对铝废料的进口关税,其中截至2017年我国对美国铝废料进口就占所有铝废料进口的28%。和庞大的中国工业总需求相比,自行车所占整体铝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是很大,可问题是铝对于自行车生产来说又十分重要,尤其是中低端自行车产品,而中低端自行车产品在我国占有绝对的规模比例。
就目前来看铝价的上涨已成定局,3月30日铝价为13620元/吨,休市两天后4月2日中国宣布对铝废料征收高额关税之后铝价于昨日已大涨2.7%(以上基于长江有色提供的数据),市场预计铝价未来仍有持续走高的可能性,对于行业内制造业企业来说无形中增加了更多负担。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公布的计划中表示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所以预估近期内已投入计划或正在执行的大多数订单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另外市场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未来走向仍抱有乐观态度,或许不久之后双方会出现转圜空间。除此之外一方面国内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另一方面相关原材料企业可能会增加对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泰国等地铝废料的进口,确保铝材料产品供应之无虞。
相较于前两天的铝废料,今天刚刚出台的清单则包括了各种聚酰胺(即俗称的尼龙)材料、橡胶材料和聚乙烯产品,这当中又以聚酰胺为核心。这些化学原材料的进口限制对于自行车行业的影响不啻于甚至超过铝废料。聚酰胺我国主要的美国供应商包括巴斯夫、DuPont、DSM等知名全球化学产品巨头,我们不谈它们作为特朗普铁票区的政治意涵,单就自行车制造领域来说聚酰胺的应用无所不在,包括自行车轮胎帘子布、特种自行车车胎、车座、部分车架甚至诸如绑腿带在内的配件等等。
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由于我国近几年在聚酰胺领域有巨大的研发、生产投入,并且自行车行业在该领域的应用偏于中低端产品,所以国内主要聚酰胺企业基本可以保证产品的供应,国内包括巴陵石化在内的聚酰胺大厂本身也是自行车产品供应商。就拿清单中的聚酰胺切片来说,2013年我国进口量达到914万吨之谱,到了2017年只有65万吨!断崖式下滑的结果从侧面说明我国对于聚酰胺产品的依赖愈发减少。
聚乙烯和橡胶在自行车产品中使用的范围更为广泛,但是此次中国限制进口的都是它们更为细分的领域,整体来说影响不是很大,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过多赘述。
整体来看此次贸易争端对自行车产业的直接和表面冲击似乎不是很大,但还是有一定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将会伴随其它因素进一步干扰自行车产业发展。
以自行车出口为例,尽管特朗普政府没有直接对美出口的自行车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但为此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徒增,尤其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几乎重创了许多仰赖对外出口的自行车企业,换句话说,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关税措施对自行车产业影响较小,可因此产生的汇率问题仍会拖累自行车产业。同时这一波贸易战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必定会提高自行车产业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与之而来的就是出口订单的衰减和美国市场订单转向东南亚、中南美洲等,辅以汇率带来的损失,毫无疑问对自行车产业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