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亿美元,出乎包括记者在内许多人的意料,可它又是很合理的数字,在《就在几个小时前,美团确认收购摩拜单车》一文中记者就表示如果真是37亿美元收购,那价格有点过高。现在有媒体披露实际收购价格是27亿美元,另外一种说法是27亿美元不含10亿美元的债务,如果合计债务,美团实际出资价格就达到37亿美元,美团没有说明十亿美元存在的真实性,所以实际收购价格仍然成疑。但无论是27亿美元还是37亿美元,关于共享单车、摩拜、美团之间纷纷扰扰的故事都将暂时告一段落。
那一夜
4月3日10点,前摩拜董事长李斌召开部分股东的董事会电话会议,将美团的收购案和盘托出,并将摩拜单车现状无论好坏都一并告知股东,希望股东们可以支持收购案。尽管前一天有媒体透露了收购案的消息,可众多小股东仍然对此感到意外,能去的紧急从外地赴京,不能去的电话随时待命。
北京嘉里中心(右侧建筑) 图片©嘉里中心官方
晚上,北京嘉里中心的摩拜股东大会召开。对摩拜前途并不抱有太大乐观态度的大多数股东答应了美团的方案,有消息人士称实际上投票接近全票通过,除了CEO王晓峰和CTO夏一平等少数股东。王晓峰一直认为摩拜还有能力一战,可最终的结局就是他会上那句:“胳膊拧不过大腿”。
消息人士对领骑网表示去年在滴滴与摩拜接触的同时美团也在接触摩拜。滴滴和美团彼时正准备蓄力进行新一轮的大战,当然目前就是双方激战正酣之时。在出行方面缺少布局的美团对于拥有中国最多出行用户之一的摩拜比较看重。况且美团负责人王兴本身也是摩拜的投资人,双方洽谈投资也是正当然。
9点开始的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投票结果尘埃落定后王晓峰颇为感慨的说:“规则就是规则,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或许这是王晓峰壮志未酬的心声吐露吧,对于其他股东甚至董事长李斌、总裁胡玮炜来说,他们似乎很满意这个结局。创始人团队套现十几亿人民币,其他投资者基本保本,各方面来看都说的过去,他们也没有像王晓峰那样的雄心勃勃,毕竟对于王晓峰来说,最近两年他是摩拜单车实际的运营和管理者,诉诸的心血是常人不可比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会议中有投资者对于投资案大局已定的结果并不悦,会议未结束就出去喝酒,并对他人抱怨投资摩拜回报太低。李斌态度坚决支持收购,他要把他的精力放在蔚来汽车,同时还会保留8%的股份。胡玮炜套现最多,据传有16亿人民币,作为创始人她早在去年就表示她不像男性企业家有着充沛的荷尔蒙四处杀伐(大意),换句话说她更多的追求安逸,三年内从普通的媒体编辑到身价数十亿,她的人生很完美。
曾经记者和许多人士聊起共享单车时,比较认可摩拜的运作方式,直到今年一月份ofo被腾讯财经爆出资金问题后,间接知道摩拜当时也不好过。目前就其它媒体披露来看,摩拜的状况甚至还不如ofo,60亿元押金被挪用,拖欠供应商10亿元,较低的收入对应的是高企的运营成本,收入与成本支出比差不多1:4,如果再托一段时间它可能比ofo先倒下。
也是基于上述原因,投资人们并不看好摩拜未来的发展,既然美团原因接盘,那么顺水推舟早早退出也是理所当然。
曲终人散
曲终人散作为小标题并不十分恰当,至少目前李斌还持有摩拜股份,胡玮炜、王晓峰、夏一平仍各司其职,但如同记者在《就在几个小时前,美团确认收购摩拜单车》一文所说的,“管理层以及实际权力方面应该会是美团全面接手。”目前创始团队更多的是过渡时期维稳的角色。李斌和他的妻子这两天在社交媒体上仍展现他们对摩拜的“爱”,尽管这份爱在有些人眼中并不认可。
摩拜体系的工商关系图
王兴在内部邮件里表示原有团队维持不变,他亟需现有团队处理接收的问题和培养美团团队,近千万辆共享单车的固定资产,十几家摩拜旗下的海内外公司,包括服务类、技术类、硬件类等等,从变更工商主体到运营状态都需要花时间调整,真要一下子启用新的团队,肯定会产生动荡。尤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摩拜接入到美团体系也都需要原班人马负责,所以摩拜名片胡玮炜短时间不会走,实际管理者王晓峰不能走,技术总负责人夏一平更不能走。
原始团队的保留是因为王兴要加快美团布局,为接下来的IPO做准备。目前美团主打旅游(另一个携程)、团购(中国的高朋)、外卖(全球最大送餐网络),加上网约车(中国的优步)、共享单车(美团唯一落地的全球项目)的加成,那么美团未来的估值和想象空间是多么的庞大。不但足以支撑腾讯给出的600亿美元估值,甚至可能会更高。

之前王兴在公司内部邮件中显示成立了出行事业部,新的事业部会与已有的新到店事业部、大零售事业部、酒店旅游事业部组成消费者食住行全覆盖的业务体系。目前网约车的规模还很难撑起出行事业部,所以共享单车被囊括其中已然是板上钉钉之事。待到业务形态日趋稳定,过渡期结束后几位核心创始人的去留就会成为问题。记者预测届时胡玮炜会出走,尽管反对收购但介于王晓峰在共享单车以及网约车(优步)行业的经验,他将成为出行事业部核心管理层之一。CTO夏一平的未来充满更多不确定,出走的可能性要高于留在美团体系的可能性。
回收站里的共享单车BP
有天使投资人对领骑网记者表示:“共享单车领域以后就不会是‘小天使’们再会去碰的领域。”除了共享电单车外,共享自行车现在尚有战斗力的寥寥数家,青桔单车、哈罗单车由巨头一手扶持,ofo的结局未来和摩拜大致,“甚至可能还比不上摩拜。”投资人说道。“天花板也就到顶了,接下来都是大玩家的玩法,我们掺和不进去,也不想掺和。”他的话也并非无的放矢,至今他们还会偶尔收到共享单车领域的创业BP。
昨日有媒体称马化腾亲自介入了此次投资,记者认为可能性极大。马化腾从最早对共享单车的不感兴趣,到后来不但投资且促成此次收购是有理由的,从原先支付宝艰难的挑战者,到目前占据国内40%左右(艾瑞咨询数据)的支付市场,摩拜单车为财付通的支付场景扩展以及市场份额的增加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初将共享单车接入支付系统的也是腾讯,去年1月腾讯入股摩拜后,3月就将摩拜加入其支付体系,单日数百万到千万级的支付场景让财付通迅速弥补与支付宝的用户量级差距,反应迟缓的支付宝两个月后才接入ofo和其它共享单车。
战功卓著,毫不夸张地形容摩拜对于腾讯的贡献,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摩拜资金结构存在风险,盈利能力羸弱腾讯还愿意出马的原因吧,同时也是天使投资人们今后不再触碰共享单车BP的原因——现有的格局完全固化,腾讯和美团只需要一个摩拜,阿里和滴滴掌控ofo、青桔、哈罗以及半死不活的小蓝就够了,单纯靠共享单车本身赚钱不现实,让巨头接手以后也不再可能,那么其它共享单车的价值在哪里?再漂亮的BP也会被鼠标拖到回收站。
曾经风光无限的摩拜和ofo现在都举步维艰,其它共享单车项目又何谈未来?共享单车或者说共享经济如流星般湮没在已褪去光环的诸多互联网项目名词之中。
最后,关于美团
收购摩拜后,对于美团来说这半年的步子迈的有点大,在传统三大领域至今还未盈利,去年早些时候美团曾宣布实现了盈亏平衡,但没有对外公布实际数字,这让业界对于美团实际情况产生怀疑。去年美团表示账面流动资金高达30亿美元,在下半年开启新一轮网约车大战,紧接着收购摩拜(27亿美元中有近一半是现金方式支付),这必将消耗大量的现金储备。而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都是烧钱大户,无论是之后的股权投资还是IPO,美团接下来获得的资金能支持他烧多久仍然是个问题。
尤其四大领域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大多数完全依赖国内市场,哪怕是共享单车这两年来在国外的发展也是步履蹒跚。表面上摩拜号称入驻全球200多个城市,2亿多用户,但面子、里子的事大家也都清楚。美团的业务主要依赖本地化服务,所以他的业务如果想要进入国外市场,本地化挑战与在国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众多国外大型互联网服务类企业在华往往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前因下,美团的海外之路不会平坦。
国内市场一二线趋于饱和,三四线消费者对除了网购之外的其它互联网本地服务需求较低,比如年初互联网盛传北方三四线城市出现了逆互联网化的现象就是例证。亚马逊不赚钱,但他的故事想象力很丰富,至于美团的想象力?或许,我是说或许,对于腾讯来说,美团就是摩拜置于美团的另一个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