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是一个对器材很挑剔的人,我几乎没有从他的嘴中听到过一句对国产品牌的赞美,但去年开始他对两个国产品牌嘴上一直念叨着,其中一个就是最近被爆凉凉清货的小牛。起初我也并没有太多关注这个品牌,玩车如吸毒,在微博微信的狂轰滥炸下我最终还是翻出了之前各大媒体的测评,真当我认认真真看完测评后我知道晚了,再无法压制心中的好奇心和冲动并下单。没错,领骑小编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随意。
小牛公路车去年主打三款产品,Road-01 sport,Road-01 light,Road-03,还有设计神秘,造型浮夸的Road-09。相比其他几款车型Road-01 sport更能吸引我,为什么呢,且让我慢慢道来。
售价和配置
买一辆车我当然会第一个去考虑它的价格(土豪随意)。Road-01 sport发售价为6999元,大约7000元买一个搭载R7000套件的超轻铝架或许对一些消费者没有足够吸引力。但是如果现在清货价五千多呢?5×××买一个超轻铝车架和R7000大套不香吗?它香啊。对于小编这样的折腾党来说,买它就是为了玩,我也很好奇这款车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原装配置就是这样,整车买来第一次开箱拧出来就能感觉到的轻,当然对于小编这种热衷于赛场的战斗民(cai)族(niao)来说轻量化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且整车来的时候也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上碗组防尘盖小一号无法遮挡车架头管上露出的银圈,下碗组可能公差原因嵌在车架内部(可能是个例),牙盘插入中轴时没有上润滑脂等。当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简单敲敲砸砸换换就搞定啦。最终磨磨唧唧得把这台车装落地了。
设计
小牛特有的机翼外形后上叉,气动加成。当然,很多人会说这款车的气动就是吹牛,设计师告诉我们,这款车车架管型经过同济大学流体动力学团队在结合能够生产实际基础上经过了几轮CFD优化,据说40km/h可以省4-7w。
没错,这款车原装附赠可供你安装替换的直装尾钩。
后下叉这个连接点只能让我的快拆这么安装或者向下安装,小编还是比较怕比赛中快拆被撞开。
小牛的logo,说实话,我竟然有点喜欢这样的logo排布设计,让我很不忍心换座管。当然圆管设计完全允许我选择一个更轻,更舒适的座管。
车架采用6069铝合金,可能有车友要问为什么不是7系铝合金或者和其他厂商一样使用超薄的6061铝合金?我从设计师那里了解到,的确7系铝合金很轻,但是7系铝合金做出的公路车弹性和刚性表现会不太尽如人意,骑乘过程中会有颠簸生硬的感觉。现在很多厂商会用6061来做圆管公路车,但是为了降低重量会将管壁抽得过薄,这样又会影响车架本身的强度。
可能有的车友拿到手又会郁闷为什么车子后下叉这地方变成了外走线,开个洞要几个钱啊,这么省?其实这个设计是基于前几次开发的结果,为了让重量降低同时让大功率车手不会觉得软,后下叉做成了四壁圆弧面的甚至看起来更接近方形的设计,做了超薄的处理同时也增加了截面刚性。如果在上面打孔走成内走线就可能会影响强度。
前叉采用东丽T700和东丽T800混合编制而成,外形是一个弓形,有很好的吸震性能和刚性,也可以安装胖圈和较宽的轮胎,小编使用外宽26mm的轮组搭配25mm的corsa control轮胎(真实安装膨胀宽度28mm),轮胎周围还是有足够的缝隙,后叉容纳空间亦是如此。同样得益于宽阔的间距,雨战后清洁车变得更轻松,泥沙淤积更少(小编亲测)。
一般会在这个位置印上自己品牌车的型号,与众不同,我喜欢。
我保留了我认为适合我的零件,除了架子和叉,我保留了座管,夹器,和牙盘。很多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我会保留牙盘。首先这款牙盘是浩盟为小牛订制的CNC一体切削的7075铝合金牙盘,30mm轴心,52-36,重量740g,和禧玛诺105的牙盘重量相当,可以安装现在市面上的一些盘爪功率计。刚性方面嘛,这个会在数月后再测时再说,我得逐个去换去踩才能有对比,现在只能说这个牙盘不差。然后就是T47中轴了,它是由Chris King和Argonaut Cycles联合开发的,应该是目前最新的规格,它的优点在于兼容几乎市面上所有的牙盘,且异响的概率比压入式低多了,而且便于维护。当然T47中轴需要金属牙纹安装,且重量相对会高一点。
为了解决碗组防尘盖和车架不匹配只能自己去搜寻相关配件,果不其然,FSA再一次解决了规格问题,换上48mm的,完美匹配。(图中白色物质为润滑脂和防水胶)
流行的三个水壶架螺丝孔设计,给车手更多选择余地。
本车配置详细清单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一辆车最不值钱的就是车架吧,一个铝合金的车架这么装,值得吗?或许入门车型不配投入这番心血,可是我们领骑的小编往往就是这么丧心病狂。我很享受装这辆车的过程,可能除了Caad外再也没有能激起我兴趣的铝合金车架了,最后图中配置装出来带锁踏(R7000)8.0kg整。的确,有限预算内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把它装的更轻,但是何必呢,比起轻量化我更好奇这辆车在其它配件刚性不输的情况下会有怎么样的表现,毕竟在大集团中弯道起步的瞬间你就会感到脚下的器材能否给你足够强大的支持。当然要把它装到7公斤以内且刚性满满也是很轻松的,砸钱就对了。
几何
Niuaero road-01的几何图。
Specialized SWORKS TARMAC SL6的几何,是不是觉得几何超级像,事实上就是照搬的。
总结
小编已经用这辆车跑了俩场比赛。软吗?绝对不软。硬吗?也没有那么硬,但是绝对够硬。这辆车给我映像最深刻的是操控,可能得益于几何,也可能是出色的刚性,赛场我可以很稳定得入弯,又似乎可以更早一点发力追击。
我回头看到这辆车时不禁会反思,这辆车不好吗?好,不论是重量几何还是刚性,可以说很出色,甚至国内没有可以做出这样车架的厂商。这辆车设计不够合理吗?该轻的轻该薄的薄,或许当你看到T47中轴和直装尾钩的时候你还会惊讶。可是小牛就是不做自行车了,很简单的理由:不挣钱。
当我们每天抱怨国产几何,抱怨国产架子软并习以为常的时候,一个新的国产品牌进入大家视野中时,似乎我们习惯了抱怨。想起我同事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你和我说它有多好,我相信你,可是你让我自己掏钱买,对不起,那我不会。
如今你问我要我花6999买这辆车你还愿意吗?对不起我还是会犹豫,可能所有玩公路车的最初选车时的梦想都是拥有一辆好看且逼格高的车型,再会去考虑刚性。或许也只有我这样的发烧友会买来耐心把玩。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应该没有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梦想会是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