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环法中国系列赛在沪宣告本年度赛事计划正式启动,作为环法第一人的中国车手计成和赛事总监邹成亲自接待了来自全国的综合、垂直等各领域媒体的专访。面对进入第二个年头的环法中国系列赛,他们有太多的话要倾诉给媒体袍泽,领骑记者作为采访者之一,除了环法中国系列赛本身之外,也想听听两位业界巨擘对中国自行车运动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记者:计成你是中国环法第一人,你认为20年内国内是否有中国车手在环法能进入赛段甚至总成绩前三?你觉得中国运动员在公路自行车运动里面哪方面会有所突破?
计成:首先我个人觉得你如果没有一个争冠的心,当不了运动员,这是肯定的。你做了运动员,本身的初心肯定要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心态。前三的目标我觉得有点小(笑),你不以第一为目标实现的话,我觉得你第三肯定无法实现,这是我对于自行车项目的理解,也是对于体育竞技类项目的理解。很多拿第三的人没有拿过第一,如果你的目标设计成第一的话,拿到第三还是可以接受的。你只是把目标设到第三的话,对于竞技体育来说,第三永远是不合格的。
计成:另外,如果在20年之内照我们目前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在中国大的基数人群下,未来是有可能的,尤其是20年之后。其实这几年,我希望是不断的有人走出国门去,像我之前说过的,你要玩一个游戏的话,你要遵守游戏规则,真正到达欧洲自行车队接受他们的训练,按照他们的赛季走。你打美国NBA的话,不可能在中国打,你肯定要去他们的俱乐部跟着他们一起训练,跟着他们的赛季一起打,才能了解你这些对手,其他球队每名选手,怎么样盯防他们之类的,你要有一个大的立体的概念在里面,而不是针对于天天你就是训练去比赛。
计成:你要了解,比如说荷兰乐透这次派什么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这都是你常年在欧洲比赛积攒的经验,他本能可以判断了,因为来的这些人,你常年跟他们比赛你就知道他们是干嘛的,你跟他是合作关系还是对立关系,所以很好判断。
记者:基于对中国自行车现状,你觉得未来是在爬坡、冲刺还是总成绩方面中国车手可能会有崭露头角的可能性?
计成:我个人觉得总成绩先往后放一放,因为你真的没经历过三周的比赛,你根本不知道第三周对于体力消耗有多大。我建议大家可以先设立短期目标,然后做一些尝试性的突围,争取达到更好的名次,建立这样的信心,或者逐年的制定目标,现阶段我认为冲刺方面或许会有机会。
记者:我们单纯看中国每年在自行车运动方面的经费投入,无论是各级政府以及各类赞助商,应该说总比哥伦比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之类的国家要好。为什么我们就很难出一个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车手,当然除了您和徐刚之外,中国能征战世巡赛的车手凤毛麟角。
计成:这个问题我们同样抛出来,就像你现在指出来的那些国家,我们为什么要同后面的国家比?我们中国有很多人,上海一个城市居民数相当于荷兰总人口,这些国家对于自行车的投入,人口与投入比和我国的人口与投入比是不成正比的。
计成:自行车在欧洲常年立足之后,有很深的文化。你去比利时,无论是周一到周五,还是周六、周日,只要有自行车比赛,当地的人都把小孩从学校接出来,根本不上课。他们可以为了让小孩从小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把他们从学校接出来,请半天假,培养小孩。他们从小接触,这个车队真的好帅,这个车手真的好,有根深蒂固的概念去影响他“以后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被很多欧洲媒体很尴尬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从小接触的自行车手,你的偶像车手是谁?我说没有。(笑)我们从小接触到自行车的几乎是没有的,除了每年看到的环法,没有接触到任何其他的自行车赛事,我们在这方面还是相对来说落后的。
记者:我概括一下,两方面原因,一个是人均投入少,另一个是没有文化积淀。
计成:也不是没有文化积淀,现在在大的全民健身的环境当中,更多的人逐渐被更多的体育项目所吸引。这样的前提下,是在逐年增长的但是我们要给它一定的时间。环法中国系列赛的作用就在于此,让更多的人接触自行车运动。
记者:问一下邹成,我知道你最大的梦想是把环法引到国内,这已经算是实现了?
邹成:已经实现了就不叫最大梦想了。(笑)
记者:除了环法中国系列赛的IP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国外的赛事IP可以引到国内,除了业余赛事,职业赛的模式哪种可以进到国内,例如单日古典赛或现在流行的锤子赛?
邹成:环法IP是自行车里面最大的赛事IP,利用这样的赛事我们可以站在环法100多年的肩膀上,在中国再去做赛事的时候,这个对于国人的吸引力更简单一点。比如你说锤子系列赛,多数人没有听过,除了你,大家是这个垂直圈的人之外,外部的人没有听过。环法从赛事知名度上是全世界排名在第三的赛事品牌,即使在中国很多人公路自行车没有看到过,但是也听过环法的品牌名字,这样的比赛在中国落地,对国内人来说更方便点。环法赛事在中国有落地相关的赛事,它到底是怎么比,人们会去关注一下。这样对于新增的骑行人口,这样的形式有帮助。
邹成:大家在垂直圈的人知道锤子赛、古典赛,更多的人不知道,这样的赛事在中国落地对整个大的环境影响有多少,这是疑问,我们相对比较谨慎一点。我们希望第一把文化培养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关注环法的职业绕圈赛,让更多的人参与挑战赛,这是目前接单对于中国自行车文化相对来说更重要的。让中国20年后有真的环法冠军产生,就要先从这个层面做好,其他的东西自然而然会产生。可能这些做好之后,中国你说垂直赛,我们会有自己的垂直赛,会有自己的赛事,或者有更多创新的赛事适合中国,这个一步步来实现。
记者:你的意思欲速则不达,要慢慢培养。
邹成:对,赛事落地很多要考虑商业的价值,把商业整个模型都打通之后,这个才能更深入的在中国生更发芽。
最后记者与邹成针对与政府协调,例如安保之类的问题,他表示:“因为(自行车)文化在这边(还不成熟),只有我们把这样的文化更植入到每个人心里的时候,这样的方式就更简单一点。在国外,每个人可以进自行车赛道观赛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东西跟公安沟通的时候就要有一个说服的过程。我们其他的场地看NBA、看足球要买票,买票是可控的方式,自行车变成所有人都要观赛,变成不可控,文化方面的东西渐渐要灌输给更多的人更了解。某一个政府的人平时就看比赛,很好理解,相对来说事情会越来越顺,越来越简单,每个人认可自行车赛的时候,更好操作,让操作的人更好操作,观赛的人也更好观赛,这样会是良性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