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胎系统是足够牢靠而且耐扎的,但这种无内胎的轮胎设计却在职业自行车手中并不流行。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
真空胎有啥优点:你可以在超低的气压条件下骑行,你也可以在极高的压力下骑行,而不用担心爆框的风险。注入的自补液还能应对一些小的破损,自我修复。由于没有内胎,所以它们更轻,最后更重要的是,它们滚阻更小。由于消除了内胎和外胎之间的摩擦,无内胎系统的滚动阻力低于开口胎和管胎。
Hutchinson和Shimano在00年代中期开创了无内胎(真空胎)系统,Françaisedes Jeux成为了第一支使用真空胎的职业车队。 Philippe Gilbert在2008年使用Hutchinson Fusion 2s赢了Het Volk比赛,2009年整个车队在巴黎鲁贝都使用了28毫米的Hutchinson Intensives真空胎。
那时候,整个主集团似乎已经准备好跟随真空胎的潮流……但是过了一阵,一切都变得安静了。
尽管几乎每个轮组制造商都在过去几年中制造过真空胎轮组,而几乎每个轮胎制造商除了米其林和马牌两家巨头,都生产过真空胎,但职业车手仍然偏爱管胎。
为了很好的证明上述所说,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克里斯·弗罗姆便是使用马牌顶级管胎competition赢下过去三年的环法赛的。
争议何在?
管胎和管胎轮圈的重量较轻,很有优势。因为管胎是直接粘在轮圈上的,轮圈不需要制作一个台阶去扣住胎唇,而开口胎和真空胎都需要这个。
在更主观的层面上,职业选手也会偏好管胎的“舒适度”。
但最主要的一点,职业车手偏好管胎是因为爆胎的可能。如果是小的刺破,管胎由于一体设计的原因,漏气较缓慢。 即使所有的空气都已漏光,管胎仍然能骑。在去年环法的第15赛段,弗洛姆在队友挂科司机将车轮换给他前,他踩着爆胎管胎已经骑了很长一段路。
亚伯拉罕·奥拉诺赢下1995年世界冠军时,最后一公里也是骑着爆胎的管胎的。
但是,真空胎的耐扎程度也很高。我们今年制作的一个视频被播放了42000次,里面显示真空胎能够通过钉子、图钉和玻璃屑而不爆胎。
对真空胎的另一种批评是关于标准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去年,当我们采访Keith Bontrager时,他指出:“真空胎的国际标准是模糊的。”
“一堆不兼容的标准将是一场噩梦。因此,试图推广一种通用的真空胎的标准,去匹配轮圈和外胎,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年,Mavic推出了12个新款UST轮组和2个新款真空胎,把真空胎系统的一体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真空胎的标准已经确立,Keith Bontrager所担心的事情不再会发生了。
但,职业车手们,会在2018年,全面更新真空胎系统吗?
Mavic的Michel Lethenet的观点
“职业车手更换器材的效率通常很低。但里戈韦托·乌兰去年在环法自行车赛位于马赛的个人计时赛上,使用Mavic UST轮胎,最终赢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第八名,之比冠军少了25秒。”
“职业车手通常非常保守,但当他们开始测试真空胎系统并把他们与开口胎和管胎比较时会发现它的优点的,之后他们就会开始转变。”
“职业车手不仅对低滚阻感兴趣,他们对一切的要求都很高:加速度,轻量化,耐用度等等都要符合竞赛标准。”
“而对于普通爱好者,你必须考虑其他方面,比如可靠性,可负担性,低维护和易维护性,易于安装,舒适性等等…”
“我并不担心。我认为职业车手将很快接受真空胎系统,因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更好的性能,而新技术的改进和整合正在快速前进。”
“地球上其他的车子都是真空胎系统了,即使在赛车的情况下。”
我们的态度
正如Mavic的Michel Lethenet所说,职业车队非常保守。即使激进的天空车队似乎也采取“如果没必要就不要尝试”的态度对待真空胎。 但是新技术已经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需要一名顶级职业车手拿真空胎获得大奖后,然后剩下的车手便都会跟进。和历史上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推广时一样。